首页 >> 文华撷英 >> 正文

校友陈亚曦:用脚踏实地追寻“漫天星空”


来源:   点击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2-08-11    作者:(徐瑚励/文)

陈亚曦,文华学院人文社会与科学学部2014级新闻学专业学生,2018年成功考上武汉大学出版专业研究生,曾任职中国经济时报湖北记者站记者,荣获过2017、2018年度“宣传湖北好新闻奖”一、二、三等奖(各一次),其中《湖北:中部腹地迈向国际产能合作高地》被评为一等奖;在湖北发布编辑部任职期间,作品《“砖”情万里长》获湖北新闻奖三等奖。

鲁迅曾说过:“凡事以理想为因,实行为果。”一个人有理想是可贵的,但是否能够脚踏实地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又是难以轻易下定论的,人人都可以自诩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然而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实行者”,与其做言语上的巨人,不如成为一个行动上的“实力派”。陈亚曦就是一位可贵的“实力派”。

循梦而行,向阳而生

九月的武汉仍处在酷热中,令人燥热。一位少年手中拿着文华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拖着行李走进文华学院特有的“火车上跑”的校门,开启了他人生一阶段的新篇章。这位少年就是文华学院2014级新闻学专业的陈亚曦。

刚离开父母,步入大学生活的陈亚曦,和大多数人一样对大学生活充满了好奇与期待,期待着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他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光。陈亚曦因从小受爷爷影响养成了看报纸的好习惯,从报纸中他可以了解到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的有趣事情。在报纸阅读浓缩下的“奇怪世界”中,他不断拓宽了眼界。下意识思考问题也是陈亚曦阅读报纸所带来的“蝴蝶效应”之一。陈亚曦说:“经常思考能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够静下心来做出对的选择。”陈亚曦对新闻梦想的追求和信念促使他在大学中创办了一份属于自己的报纸——《恒曦》,随后更是推出了文华学院首个校园资讯枫华APP。《恒曦》不同于文华学院文新社校刊部创办的《文华》。它是一个选材于社会,聚焦青年人的“刊物”。

创办报纸是一份困难的工作,需要考虑的要素很多,例如:资金、人员、场地等。陈亚曦并没有因此选择退缩,而是像一个“勇士”一样敢于直视困难,向困难发起挑战。但在创办报刊期间,经费问题、内容难以把握、人员等问题也不断向陈亚曦发起进攻,创刊之路途坎坷,最终因陈亚曦有考研深造的打算,他所创办的《恒曦》报刊停止了发行。虽然停了刊,但他还是做到了发行5000份报刊的好成绩。陈亚曦说:“趁着年轻我们要把想做的事情,勇敢地去做,不要怕失败,然后我们要尽量走出宿舍,走出学校,不断开阔我们的眼界。”

有了创办报刊的经验,陈亚曦靠着他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优秀品质,毕业后成功拿到中国经济时报湖北站记者这份工作机会。陈亚曦很感谢他在文华学院就读期间,老师们对他的悉心栽培,也感谢他大学期间坚持的事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夯实的“地基”。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

“今天所有的混乱与芜杂,努力与精进,都将在进步中变得更加清晰。”在面临考研或是大四毕业直接工作的人生新阶段道路“十字路口”中,大三时的陈亚曦毅然选择了备战考研这条道路。考研之路道阻且长,需要耐得住孤独,万众独过考研“独木桥”,岂是喊一句口号就能成功,需要的是你付出实际的行动。面对这“荆棘”,陈亚曦有着自己的一套见解和方法,他认为要战胜自己,保持专注和坚持是最大的挑战。陈亚曦熬过了武汉寒冷的冬天在图书馆楼梯口背书的时光,熬过了戒掉娱乐活动不断刷考研试题的时光。有付出终将有回报,他最终取得了武汉大学读研的机会。

陈亚曦在武汉大学读研期间,同时兼顾了中国经济时报湖北站的记者。中国自古有着“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故事,当问及陈亚曦攻读武汉大学研究生学位和工作在中国经济时报湖北站这两件事是否冲突时,他说:“没有,因为有在文华学院办报的经历,让我懂得了如何兼顾学习与工作。”脚踏实地,拥有扎实的工作技能是对抗困难的最好武器。中国经济时报是一份高压工作,陈亚曦经常需要在大量的经济材料中提取出有效信息,将这些晦涩难懂的数据整理,写出能让普通群众看得懂的新闻稿,经常上一篇稿子还没有写完,陈亚曦就得开始为下一篇稿子做准备,这需要陈亚曦拥有强大的信息整理能力以及抗压能力。陈亚曦回忆起在中国经济时报工作时写的《湖北:中部腹地迈向国际产能合作高地》这篇稿子,这是一篇在中国经济时报工作紧急情况之下写出的稿子,当时中国经济时报的领导前一天将关于这篇稿子的材料交给陈亚曦,便要求他在两天内写出并发布。面对这块“巨石”,陈亚曦没有选择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在规定写稿时间内,他每天都要去湖北省发改委现场咨询相关的最新一些项目和资料,陈亚曦拿到相关资料后,连夜整理好几万字的材料并将它撰写成一篇简单明了的新闻稿,准时地将它发布在了中国经济时报上,最后这篇稿子荣获了“宣传湖北好新闻奖”一等奖。陈亚曦能够拥有这份技能,靠的是他通过平时大量的写稿练习来提高写稿效率,不断学习主流媒体,关注行业前沿技术与理念,让他积攒了大量的从业经验。

在中国经济时报工作一段时间后,陈亚曦为了寻求新的挑战,他离开了中国经济时报湖北站转去湖北广电湖北编辑部工作。现在这份工作则是陈亚曦通过考试取得的。广电招聘要求较高。这份工作考验着陈亚曦的应试能力,他说:“因为有了在中国经济时报工作的经验,湖北广电的试题范围都是我在中国经济时报能够接触到的选题,这还是得归功于我在这个行业踏踏实实地做事,给我了去挑战的勇气。”工作性质由原来的媒体转向政务,工作内容也由原来的新闻采写转变到信息发布。这对于陈亚曦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转变。但陈亚曦还是说了那句话:“脚踏实地”。因为他的待事态度让陈亚曦的又一稿子,《“砖”情万里长》获得了湖北新闻奖三等奖。问及陈亚曦对这两篇获奖稿子有什么感想时,陈亚曦说:“这篇稿子花的时间不是最多的,但它能够获奖,从侧面印证了我对每一篇稿子的认真态度。”“脚踏实地”这简简单单四个字却包含了陈亚曦对事的态度。带领着他一路披荆斩棘,闯过一道又一道的关卡,在通向人生成功的道路上愈走愈远。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学习中的陈亚曦脚踏实地,不骄不躁地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梦想 ;生活中的陈亚曦是坚持,不怕艰难考研成功上岸;工作上的陈亚曦则是一丝不苟,认真地完成了每项工作单位领导给他的任务。科技网络的发展,短视频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对某种东西的喜爱只有三分钟热度。针对这种现象的出现,许多人对此多是批判的态度。陈亚曦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说:“热度来了,这还是要问自己真的是不是喜欢自己有没有喜欢的本钱?你是否愿意为它耗费你的时间、精力,它是否能够给你带来别的事物替代不了的满足感和获得感。有时候这种三分钟热度还是值得鼓励的,因为它至少能够给你带来额外的经验和体验,当然学习上的三分钟热度是不可取的。”在本科学习期间,陈亚曦上专业课时经常坐在第一排。坐在第一排学习的行为,是大家不怎么能做到或者说不感兴趣的这样一件事情,但是他却认为坐第一排并不是因为他想要让大家觉得我很认真,他只是单纯地想把专业基础打扎实。他说:“特别是大一大二,都有很重要的专业课。我们需要多跟老师进行互动,这样有助于我们对新闻学的理解。”

而生活中陈亚曦除了是个有毅力的人,更是个爱挑战的人。他喜欢骑自行车,享受挑战给他带来的动力和刺激。陈亚曦说自己骑行最远的路程是他从武汉骑行到荆州,全程大约222公里,一天到达。长距离骑行考验人的勇气和意志,不到最后一刻不放弃,也是他一直以来对自己的要求。他将在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种满繁花,绽放耀眼的光芒。


从文华学院毕业后,陈亚曦做了很多的尝试,但令他记忆犹新的还是在文华学院创办报刊的那段时光,因为这圆了他从小办报梦,为他接下来的工作提高了宝贵的经验。最后陈亚曦说:“文华学院是一所实行个性化教育的学校,希望在未来学校能够办得越来越好,为更多的在校生提供更好的实习的就业机会!”

审核:刘念


联系我们

  • 投稿地址:文华学院党委宣传部  027-87599739
  • 投稿邮箱:454440506@qq.com  
  • 投稿须知:1、提交的新闻稿由部门负责人审核,对稿件真实性、客观性负责。
  • 投稿须知:2、摄影和艺术设计类配图稿件,若需图片处理请联系引航团队。
  • 投稿须知:3、首页轮播图要求图片像素1380*460以上,并保证图片质量。
  • 投稿须知:4、新闻网对来稿有修改权,公平对待每一篇投稿,以质论稿。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