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在中文系专业建设中践行“个性化教育”理念的优秀系主任,他提出“文华中文+”的办学理念开辟了中文系特色发展的道路。
他提倡大学教师应该是学者型教师和教师型学者,带领中文系教师在学术进步中提高教学水平。
他还是“一师一优课”理念的践行者——今天我们的一师一优课系列来到了汉语言文学专业谭邦和老师的课堂,让谭邦和老师带领我们走进中国古代文学,领略文学带给我们的美。
有这样一种专业理念:从文学世界,开始你的飞翔
“从文学世界,开始你的飞翔。”这是谭邦和老师对“文华中文+”办学理念的诗意阐释。意思是中文系的学生首先要打好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根基,在此基础上加学四个方向的实用型课程,从而形成咱们文华中文毕业生的人才特色与就业优势,开始自己人生世界的飞翔。谭邦和老师任教的课程是中国古代文学,在课堂上,他用温和的话语将中国古代文学娓娓道来,让同学们仿佛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在文学的海洋里遨游。恍惚中,一节课的时间就已经悄然走完。
“一个课堂,属于一门课程,而一门课程,又属于某一个深广的学术领域,所以课堂的时间总是远远不够的。”很多年前,在一次全国古典文学教学研讨会上,谭邦和老师与北大中文系的褚斌杰老先生交流,有一个共识是,中国古代文学史在所有高校都是一门讲不完的课程。跨越几千年的中国古代文学时空,产生了无数的作家、作品、流派和一系列值得研究的文学现象。对于同学们来说,中国古代文学课程需要用到好几本厚厚的专业书,学习和背诵任务已经很重了,但是纵观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书中的内容已经是再三精简之后留下的精华了。“所以,要让有限的课堂发挥重点讲解、例证分析、导游引领以及方法论的功能,形成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进那个深广的学术领域。”
在人文学部一次关于如何提高教学水平的讨论会上,谭邦和教授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努力将每一节课都打造成学术讲座。”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这样的课堂得在教学内容的学术性、原创性、趣味性、个性化等几个方面都达到较高的水准,要在高于教材、深于教材、新于教材、异于教材等几个方向都做出自己的努力,要讲出一些别的老师的同一课程的课堂上听不到的东西。这就是谭邦和老师对文学课堂的追求。
在他的优课《中国古代文学》上,他用深挚的人文情怀引发学生的心灵共鸣,用以事实为前提并富于逻辑力量的独到学术见解点亮学生的眼睛。他说:“在讲古典小说名著《金瓶梅》,我借鉴了人格心理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比较精彩地分析了这部以“情理”写人的作品中间各种人物的性格性情。讲科举制度和《儒林外史》的时候,用环境生态学的理论转入文化生态学,比较深刻地分析了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为什么成为败坏人才的严重社会危机。学生都觉得很新鲜新颖,也非常容易理解这些作品的深刻意义了。”
15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彭茂谈到谭邦和老师的课,用“叹为观止”来形容。他说:“谭老师是一个挺有情怀的学者。他教授我们明清文学和古代小说导读,用史的眼光去梳理整个古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辅之以生动形象的作品分析,并且能用具有人文关怀的人文主义以及批判思维将古代文学中的精华与当下联系起来。”
在上谭邦和老师的课的时候,你会发现,他的PPT上主要是作品原文、重要资料或相关图片,谭邦和老师认为,PPT作为一种辅助工具,确实为课堂提供了很多便利,但不要成为教学的依赖,决不能把课堂变成读PPT。谭邦和老师更喜欢不用PPT、也不依靠教案来上课。他不时将一些关键词语板书在出来,谭老师说,他很享受板书。对于谭邦和老师来说,上课需要用到的知识已经深深扎根在了他的脑海里,PPT和教案的存在倒可能成为对他自由发挥的一种束缚。
有一次上课之前,谭老师说:“今天上课是没有PPT的啊。”学生们却纷纷鼓掌。这是因为每当谭邦和老师不按照PPT讲课,会令他在课堂上讲解得更加投入。当他在脑海里不断地思考并且组织语言,这个过程也会使得整个课堂变得更加鲜活,也使学生更容易被老师带入思维的状态。谭老师说:“一个好的课堂,不应该成为备课内容的机械展示,最好的情境是老师的现场思维与当前表达处于一个同步的状态。”学生们跟着老师的步伐,陶醉于文学之美,时而奋笔疾书记下老师讲到的理论知识,这种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以及对课堂活动的良好的相互反馈,也使得课堂氛围变得越来越好。
深厚的知识储备,深入独到的思考,个性化的教学方式,熟练的讲解,确保课堂深度、个性和趣味的统一,这才有了谭邦和老师每一节都不亚于学术讲座的精彩课堂。
谭邦和老师虽然是老教授,但他与时俱进。他会用当下年轻人喜欢的网络流行语拉近与同学们之间的距离。“一个人的思维不能机械地停留在过去的时代,语言也是。从时代的语言方面来说,同学们是走在我们前面的,作为语言文学研究者的老师,我们也应该了解这些发展变化中的语言,并且巧妙地将之运用到课堂中去。”
某一次上课,谭邦和老师说了一句:“这件事用网络语言来说……就是有点细思极恐对吧?”老教授用新词,这种有点新奇的组合造成的一种反差萌得同学们有些忍俊不禁,也让课堂上增添了一些轻松愉快的氛围。不过谭邦和老师讲到,我们在运用网络流行语的同时,也要进行甄别,有些低俗的语言是注定会被历史抛弃的,决不能出现在我们的嘴里,文学课堂要保持语言的纯洁,这是谭邦和老师作为一个语言文学的研究者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不止是谭邦和老师作为语言文学研究者的使命感,还有他作为一位老师对学生的责任感,都让我们体会到他为人师表的魅力,能够轻易觅得教授知识的老师,但为人师表的老师却难以寻觅,以身立教,为人师表,这大概就是说谭邦和老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