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华撷英 >> 正文

【文华好故事】十三年前与文华结缘


来源:   点击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19-04-03    作者:张宇庆


题记:

2006年,我来到文华,成为一名法学系专职教师;2014年取得博士学位后回到文华,13年前结缘,如今痴心不改、情系文华,祝福未来!

 

一、角色转变:从法学研究生到法学教师

感谢文华开设了法学专业,感谢学校对我们几位年轻教师的信任!

2005年,我从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取得法学硕士学位;“桂子山,法律系,十年后再与你们互辨容颜!”——这是我硕士毕业论文后记的最后一句话。带着经济法专业“经世济民”的学术理念和自学取得的英语专业八级证书,我找到了一份在某独立学院当老师的工作,但由于讲授的是公共英语课和经管类经济法课,我感觉到事业发展受限,决心换一份面向法学专业讲授专业课的工作,于是一年后我通过了文华人事处组织的试讲,转入这个铁轨旁的大学工作。

作为一级学科,法学的知识体系是超乎庞大的,专业课的门数有近40门,于是每位教师得讲授多门课程,我那时讲授的课程包括《经济法基础理论》、《知识产权法》、《竞争法》、《广告法》、《国际经济法》、《商法》等课程, 备课的压力是巨大的,文艺女青年快速转型,no more music, no more latin dance,学习、看书、熬夜、制作幻灯片成为生活的唯一内容。谢谢我教过的可爱的学生们,谢谢你们的聪颖、多思、善良、宽容、质疑甚至挑战,谢谢你们包容我的初出茅庐,有一次看CCTV-NEWS频道Dialogue节目,主持人讲到观众对他的期待让他充满动力,我深有共鸣,“But the moment I think of you, particularly the professional keen behind me, I immediately get a lot of inspirations and strength, trust me, I do enjoy my work and dialogue I had with you.”教学的热情推动我在06法学中策划过“世界知识产权日学生论坛”、07法学中组织过“我是代理人——案例分享会”、10法学中开展过“法律演讲与主题辩论”活动……

 

二、读博深造:暂时离开是为了归来

感谢文华提供给我国内访问学者的进修机会,感谢学院支持我全职读博!

几年的教学经历越发让我感受到修炼专业、提高业务水平的需要,“学生为镜”,让我发现了自己的学术方向,我开始投稿知识产权法方面的论文,并申报成功一项省教育厅社科项目。2010年,文华学院加入了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项目,我有幸得到资助,赴武汉大学法学院经济法专业及知识产权法研究所进修;2011年9月,又有幸被录取为博士研究生,这一年,法学院图书馆旁修建了“久栖苑”天井小花园,它是与我同龄的97级校友本科毕业十周年之际捐资修建的,纪念铭牌上写着:“遥想昔日,青涩桃李;化育栽培,初通法意。茸此小园,共愿久栖。” 对我而言,“初通法意”得归功于文华的讲台,归功于坚持当我听众的学生!

2011年6月,我给时值大一的10法学学生录完专业课成绩,为07法学学生组织完毕业论文答辩活动,我到人事处办理了离职读博的手续,我“矫情”地说:“离开,是为了回来!”读博期间,有教学工作经历的我,与那些从硕士直接升入博士的同学们不同,我的思维和视角里总带有教学的痕迹,全职读博使我有时间在完成科研任务之余,留心观察高等教育办学规律、组织机构、科层体制、学科发展、专业建设、校友文化、师生关系、学术活动、校企合作、实习实践等等方面。深感专业建设与学校发展除了单纯的知识传授即“业务工作”之外,需要党务、行政、人事、文化等各方面的集体力量。

读博期间,有幸受到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全额资助,参与中德合作科研项目,两度赴德国研习,合计六个月,在欧洲所亲身体验的社会与文化,为我现在结合人文学部人文学科特点,选择法律的人文关怀研究方向,奠定了基础。

 

三、新的起点:教学科研管理三合一

感谢学院与学部让我担起系副主任职责,感谢人文学部及品牌发展研究中心提供的科研平台!

“感恩者担当,受益者回报”,2014年6月,经过三年时间,我取得了法学博士学位,带着新的理念、新的视野,我回到文华。九月份,我参加了法学2014级新生的入学教育大会,得知有的学生出生于1997年,我非常感慨,那是我入读大一的那年。再回文华,感觉到学校和我自己都成长了。文华品牌在社会上的声誉更高了,学校在学科建设、教学管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制度完善、校园文化等各方面都有进步,这对我们每一个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部上报学院批准任命我为法学系副主任、湖北品牌发展研究中心法律保护研究所所长、于是,在新的起点上,我承担起教学、科研、管理三项职责,几年来,我的意志和能力都在工作中得到了锻炼。

教学上,我一直想努力达到的境界是:三尺讲坛、不做无益之谈,旁征博引、引经据典、逻辑清晰;科研上,将“一师一优课”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力求在教学中发现研究问题、在科研中提高教学深度,有时候,看完一篇论文只是为了填补教学中的某一个知识点。

管理工作的承担,确实耗费时间精力不少,但是辛苦之外,它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确立了思考问题的新的立场,我不再只是一名普通教师、关注课程的讲授,而是自觉地追踪法学教育的动态与信息,关注学科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结合我自己所讲的课程及带学生实习实践的任务,我曾联系过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青山区检察院等单位为学生们提供实习机会,联系了一些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开展律师进课堂等活动,最终带来的好处就是: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更生动了,科研中的问题更贴近现实了,管理工作更加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法律思维和职业技能。

 

四、集体力量:支持事业的同事与亲人

感谢同事们多年来高度的默契,感谢家人对我事业的支持!

虽然法学是一个小专业,我们系教师人数直到今年才达到8人,但是大家相互之间有着高度的默契、没有隔阂、坦诚相待。我们系主任为了不耽误年轻老师探索科研的时间,连续几次将自己非常熟悉的课程让给研究方向与教学内容一致的年轻教师;刑法课总是很难请到能胜任的兼职教师,他重新备课、亲自手写教案,业余时间阅读大量的经典原著及案例分析,这种老当益壮的精神让我们敬佩不已!女神蒋老师承担了非常细致的、耗费时间精力的学生工作,为我分担了很多任务;严谨厚学的“秦阿姨”承担了多门主干核心专业课、从无怨言;“情歌王子”——学富五车的“五车兄”芦老师顶住压力、在职读博、坚持带课、每天往返汉口与文华;“美羊羊”曹老师如法学系的“专车司机”,美女博士为大家温柔服务,让同事们颇为感动,她的学术研究与人文视野为法学系带来一阵清风……

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家庭和亲人们的支持,怀孕的时候,还租住在中科院那边,每天早晨妈妈陪我走到校车停靠点等车,当我在讲台上对着话筒讲课时,对胎儿可能也是一种胎教吧,孩子在六岁前,我陪伴她的时间都比较少,那些年就是在备课、考博、读博,傍晚我母亲总是带她去超市玩,大婶们还以为她是“留守儿童”,因为她们很少看见我。行笔至此,回忆一幕幕展开、各种背景音响起:孩子外公教她演奏二胡的乐曲声、外婆半夜轻拍她的哼唱声,孩子奶奶纳鞋底的针线穿梭声、孩子爷爷为她收拾书桌的整理声,孩子爸爸周末送她学美术、离开时的关门声,还有弟弟视频问候的连线声……亲情是我永远的动力。

 

五、祝福文华:大爱无声潜移默化

从2003年到2019年,文华办学已16年,法学系的学生从2003级至2018级,已有16届。

这些年来,法学系的毕业生有的在从事法律实务工作,如法官、检察官、警察、律师、法律援助律师、企业法律顾问、商标代理人等;有的在政法委、纪检、监察、行政机构等党政机关及基层组织中从事公务工作;还有人从事法学教育与学术研究工作,有人正在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有人在职业学院、中学等学校中担任法律、政治等课程授课教师;毕业生中还有人佳偶天成、喜结连理,“法二代”也已经诞生……毕业生们的足迹也从国内走到了国外,有人从欧美、澳洲留学归国;还有许多人在各类非法律的岗位上勤勉工作、诚实劳动,发挥法律思维与法学素养的优势,体现出法律人知法守法、追求正义的品格。

与文华一起成长,脚踏实地、排除诱惑、明确方向,我对自己说:

如果还有什么梦中的理想、文艺的浪漫,请记住,你已经是孩子的母亲,她需要你的照顾与陪伴!

如果还想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向学术的彼岸,请记住,你是学生们的老师,他们需要你的循循善诱与细心讲解!

感谢文华,让我养成这份责任心、克制与理性,这不是束缚,而是大爱无声、潜移默化的坚韧!

 


联系我们

  • 投稿地址:文华学院党委宣传部  027-87599739
  • 投稿邮箱:454440506@qq.com  
  • 投稿须知:1、提交的新闻稿由部门负责人审核,对稿件真实性、客观性负责。
  • 投稿须知:2、摄影和艺术设计类配图稿件,若需图片处理请联系引航团队。
  • 投稿须知:3、首页轮播图要求图片像素1380*460以上,并保证图片质量。
  • 投稿须知:4、新闻网对来稿有修改权,公平对待每一篇投稿,以质论稿。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