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华撷英 >> 正文

【文华撷英】勇于“盗取”“信息之光”的探索者


来源:   点击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16-06-20    作者:

  

题记: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是人类一位伟大的朋友,为了帮助人类过上温暖、幸福的生活,不惜承受宇宙之父宙斯的残忍惩罚,将盗取的火种送给了人类。故事表达了人们对天神普罗米修斯英雄行为的赞颂、钦佩、感激之情。故事讴歌的是普罗米修斯将火种带给人类,教会人类学会用火生活,以及他忍受着宙斯的百般折磨,始终坚强不屈的感人精神。

2015年,被联合国宣布和正式认定为国际光年,全称是光和光基技术国际年。

11月上旬,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全世界光电子及其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士与学者齐聚这里,参加第十二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大家欣喜地纪念国际光年,商议的主题是光电子与物联网的深度融合。

文华学院的现代通讯技术科研创新团队成员们,难得遇到一次这样与世界光电专家交流的机会,分别在光联通信智慧城市数据云中光谷等分论坛中做了报告,并与各界参会代表进行了广泛的技术交流。文华学院的现代通讯技术团队领衔者俞侃博士和他的队友,显得既兴奋又感到压力,因为他们团队是文华学院在2014年获得湖北省教育厅认定的首个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他们有激情,有责任,勇担当,希望让信息之光燃起炫目的亮光。

擎着火炬的带头人

俞侃博士,是学院于2009年于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引进的博士,现任信息学部副主任。自进校起,他认真教学,潜心科研,近年来发表SCI收录的论文近10篇、EI收录的论文30余篇,申报与授权发明专利6项。同时他还与学院近年的一个关键词第一紧密联系在一起,如:第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一项国家国际合作重大专项子课题、第一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第一项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第一个硕士生导师,等等。

然而,俞侃博士并不太看重这些第一。俞侃认为:通过年轻教师的努力让学院在教学、科研、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上处于国内同类院校中的领先地位,甚至是达到第一,才是我们应该奋斗的目标。俞侃博士深知集体的智慧,团队的力量。2013年初,俞侃博士就在信息学部组建了10人的教师科研团队,旨在整合信息学部的青年骨干师资队伍,推动学科交叉合作,挖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学术发展潜力。

俞侃为团队起草了规章制度,定期组织团队成员举行学术交流活动,组织团队成员共同申报课题和进行科技攻关。团队经过多次会议讨论,立足于武汉中国光谷的区域经济特点和团队各成员的专业背景,研究方向最终确定为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无线通信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三个方向的带头人分别是俞侃、王丽君和廖剑锋老师。在研究方向的凝练上,既结合了团队成员各自的专业背景和技术特长,又符合现代通讯技术是以光通信为主体、无线通信为辅助、物联网为主要应用层面的宽带化、智能化的通信网络技术发展趋势。因此,团队的名称也定为现代通讯技术。同年该团队获得学院的院级科研团队立项,并于2014年经申报获批省级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的称号,实现了文华学院在省级科研团队建设上零的突破。

俞侃就像一位擎着火炬的带头人。他希望在文华做科研,一定要立志做顶天立地的科研。顶天是要承接有影响力的大型纵向课题,立地就要紧密结合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承接学生可参与的横向课题,同时立地更是要将科研成果尽可能的向产业化推进,绝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

他与志同道合者,一起思索着,探求着,实践者,试图通过努力点亮现代通讯技术之光。

众人拾柴的火焰

经过一年多的初期建设,团队中的廖剑锋、王丽君、周俊杰等老师,迅速成长为团队的骨干及核心,他们均围绕这三个方向承接了一些经费较多且有影响力的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子课题、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信息产业办项目等。

目前,团队已经获批国家级研究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3项,市厅级课题10项,还有1项横向课题,研究经费已经超过100万。在成果方面已经发表了SCI收录论文6篇、EI收录论文8篇,申报发明专利5项,获授权软件著作权3项。

在团队里,每个成员都参加了至少两个研究方向的课题研究,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与他人进行合作协同攻关。例如团队主持的一项物联网的RFID项目技术难度高,对环境和技术条件要求苛刻,要进行高效性、可靠性和可信性测试,要求隧道真实应用场景。项目主持人廖剑锋老师和俞侃老师亲自带领项目组成员深入云桂铁路富宁县红石岩隧道安装测试。大家一起扛机器、钻隧道、调设备,克服了很多技术困难和恶劣条件,拧成一股绳,团结一条心,最终圆满完成项目。

同时,团队在承接项目除了考虑自身专业特长和周边企事业单位需求外,还特别重视文华学院自己的信息化建设。团队成员周俊杰于2014年获得一项武汉市信息产业办的项目文华学院空中智慧校园平台建设,就是要进一步完善学院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校园手机一卡通系统、数字迎新管理系统等。这些开发工作为学院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提供了助力,而且很快学院的师生都能享受到这些服务对工作及生活带来的便利。

回首这一年半的建设初期里,团队产生的相关科研业绩和成果较之团队四年建设目标中所制定的有关项目、经费、论文、专利等指标均大幅度超过。对此,团队负责人俞侃博士解释道:当时在制定省团队的计划目标任务时还是保守了一点,加之在学校学部领导高度重视和关怀下,团队建设情况良好,成员的科研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在后续两年半的建设周期里,我们在团队内部将要按照所有指标翻两倍、部分指标翻四倍来作为引导大家努力的新目标!

众人拾柴火焰高,团队合作力量大,文华学院现代通讯技术科技创新团队充满活力。

合纵连横的效应

随着文华学院的学科专业建设力度的加大,团队负责人俞侃博士深深感到,团队的科学研究工作应进行跨学部的跨学科合作,以期在学院营造一种更加团结合作、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科研态势。为此他多次走访了机电、城建、人文、经管等学部,与这些学部的科研骨干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讨,寻求新的突破点。

目前,结合信息学部正在建设的学院特色专业方向大数据与数据挖掘。现代通讯技术团队抽调部分成员,与人文学部的学院特色专业方向新媒体新闻与品牌传播的骨干成员进行全方位的深度合作。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信息学部的俞侃博士与人文学部的杜俊伟博士以共同负责人的形式向学院申报了大数据传播及应用实务科研创新团队,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应用与开发、大数据传播创新和大数据应用实务这三个。在学科上,横向交叉而又在逻辑上紧密关联的热点研究方向上。目前该团队已获学院批准立项,并拟推荐申报2016年的省级科技创新团队。新的科研创新团队集中了信息学部现代通讯技术团队与人文学部品牌研究中心的部分研究骨干,是一次在学院内部进行的跨学部、跨学科合作的创新典范,更是一次真正志同道合者的强强合作。对此次新的合作,人文学部副主任杜俊伟博士表示:目前该团队不仅在科研项目申报及科技攻关上,采取了有效的学科交叉及团队分工合作,并且还在特色专业的课程建设上,已经实现了师资共享和共同开发。而信息学部副主任俞侃博士则认为:这个新的团队可以认为是我们现代通讯技术团队寻求的一次突破,通过激发内力、借助外力、构成合力来共同衍生出一个新的院级科技创新团队。而且我们之间均有信心将其建设成为下一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届时这两个团队必将形成相互嵌套、紧密结合的态势,必将能更好的推动两个学部多个学科专业的共同发展,产生合纵连横的效应

在2015年这个国际光年里,文华学院的首个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现代通讯技术,正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奋斗下,通过突出的科研业绩散发出点点光芒,并正在逐步扩展着影响和范围。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一群敢于盗取信息之光的探索者,一定会使信息之光,科技之火,发出耀眼的光芒。








联系我们

  • 投稿地址:文华学院党委宣传部  027-87599739
  • 投稿邮箱:454440506@qq.com  
  • 投稿须知:1、提交的新闻稿由部门负责人审核,对稿件真实性、客观性负责。
  • 投稿须知:2、摄影和艺术设计类配图稿件,若需图片处理请联系引航团队。
  • 投稿须知:3、首页轮播图要求图片像素1380*460以上,并保证图片质量。
  • 投稿须知:4、新闻网对来稿有修改权,公平对待每一篇投稿,以质论稿。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