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寻青砖茶、铝丝编织等非遗文化在乡村振兴中起到的作用和非遗文化传承情况,文华学院党委宣传部暑期社会实践队于8月29日至8月30日前往咸宁赤壁羊楼洞开展了“羊楼洞探非遗,美丽乡村力振兴”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以此来宣传羊楼洞非遗文化,并且强调非遗文化在促进赤壁羊楼洞乡村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激发青年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贡献力量。
(羊楼洞古镇)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源自中国,茶文化发源自中国。实践队队员们走进赵李桥镇羊楼洞村,这里是“松峰茶”原产地,素有“砖茶之乡”的美称。在中俄万里茶道展览馆里,我们见识到了青砖茶从清末明初开始同世界茶文化之间的交流。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万里茶道”逐渐发展繁荣,作为中国同世界的国际商业文化通道,“万里茶道”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承载着数个世纪以来丰厚的历史积淀与文化涵养,又肩负着继往开来、推陈出新,弘扬中华茶文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
(实践队队员们参观中俄万里茶道展览馆)
在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传承馆里,传承馆的万总经理给我们详细介绍了羊楼洞青砖茶文化,并为我们介绍了“川”字牌的由来,羊楼洞古镇有观音泉、石人泉、凉荫泉,三泉如“川”,穿镇而过。众多茶庄中都带有“川”字,既突出水的重要,又暗示着生意兴隆的寓意。“川”字牌青砖茶曾两次被国家认定为“中华老字号”,这正体现了国家对青砖茶文化传承的重视。万总经理说道:“砖茶文化里面凝聚了几代茶人的心血,砖茶制作技艺是历代制茶压砖的茶人辛勤劳动的集体智慧结品。”
(实践队队员们向“砖茶制作技艺传承馆”万经理了解羊楼洞青砖茶文化)
在青砖茶文化的影响下,一些商铺的快速崛起,紧跟时代的步伐,将青砖茶跟奶茶结合起来,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推动实现乡村振兴,还给游客介绍了青砖茶,为羊楼洞青砖茶打出了好的名声。“遇见”奶茶店的阿姨不禁发出感叹:“在政府的政策指引下,非遗与文旅相结合,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与群众共享红利,实现了乡村振兴。”青砖茶销售厂的雷女士更是给我们展示了泡茶的过程,在同她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青砖茶一共有六道工序、七十二道工艺,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渥堆发酵”,其中工序的专业性也正是青砖茶只能由厂家来销售的重要原因之一。羊楼洞石板街上许多留下的深浅不一的独轮车痕,见证着青砖茶文化的历史变迁,依稀可见羊楼洞“万商云集”的繁华。
(实践队队员亲身体验青砖茶奶茶的制作过程)
(“遇见”奶茶店阿姨向实践队讲解政府对青砖茶发展的支持)
(青砖茶销售厂的雷女士向实践队队员们展示青砖茶泡制的过程)
油纸伞不仅是日常生活用品,更是一种历史与艺术的结晶,它代表着东方文明的智慧和手工艺的传承。油纸伞传承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便开始制作油纸伞,通过外销打响油纸伞的知名度。油纸伞主要通过撑开骨架、绕线、刷胶、贴伞面这些流程来制作。每一把油纸伞都需要经过多道工序,从选材到制作完成,无不体现了匠人的心血和智慧。从伞骨的挑选到伞面的绘制,每一步都凝聚了匠人的专注和耐心。街上有一家“羊楼古镇明油花纸伞”,店里的阿姨在现场制作油纸伞,当我们询问她为何要现场制作油纸伞时,她说道:“在游客看到我制作的油纸伞以后,愿意更加了解这一艺术,这不仅是她们对油纸伞的认可,更是我一直坚持这一工艺的动力。”
(“羊楼古镇明油花纸伞”店的阿姨为实践队队员们展示油纸伞制作过程)
(实践队队员们询问制作油纸伞的相关经验和技巧)
铝丝编织作为一项传统手工艺,不仅仅是一项制作技术的展现,更是一种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历史的积淀。该非遗工艺具有丰富的民族色彩,蕴藏着无数的民间智慧。铝丝编织技艺以其独特的制作方法和精湛的手工技巧而闻名。“邹氏铝艺”的阿姨为我们介绍道:“编织过程中,铝丝被剪裁、弯曲、缠绕、结扎,最终形成精美的工艺品。其制作过程看似简单,实则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同时,铝丝编织所使用的铝丝也具有一定的耐用性和防腐蚀性,使得作品能够长久保存并广泛使用。”羊楼洞政府加大了对非遗保护的扶持力度,为铝丝编织技艺的传承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邹氏铝艺”的阿姨正在制作铝丝编织工艺品)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文华学院党委宣传部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了非遗对于促进文化交流和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实践队员刘棋说道:“在传承非遗文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使非遗文化活过来,不断促进乡村振兴,实现新农村建设。”文华学院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激发学生的传承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传承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为非遗的传承提出更多的建议和意见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队队员和带队老师合影留念)
(摄影记者:沈雨轩 罗程漫)
审核:张雯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