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赵梦琳 刘琪 学生通讯员:李瑾怡然 苏可琪 吴培淇)为了给自闭症儿童带去关爱和温暖,让更多人了解到自闭症儿童这类特殊群体,在经过三天相关注意事项和课程的培训后,文华学院外语学部“摘星”暑期社会实践队于2024年7月1日正式踏上为期三天的旅途。迎着清晨初升的太阳,实践队的成员们在本立楼门口集合,迎着朝阳拍下了属于“摘星”实践队的合照。随后,在刘琪老师的带领下,实践队队员们乘上了巴士去往此次社会实践的目的地——武汉市蔡甸区薛峰社区服务中心。
这次暑期社会实践面对的人群与往常有所不同,他们是一群“来自星星的孩子”——自闭症儿童。他们或许不善言辞,但拥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去尽情探索这个世界。“摘星”实践队队员们在到达薛峰社区服务中心后便立刻积极展开了辅助课程的实践活动。本次社会实践的课程分为一对一的“个训课”和专注于活动的“感统课”两个部分。为了更深入了解辅助课程内容,让每个实践队队员切身地参与进实践活动中去,实践队将队员分为两组依次跟随薛峰社区服务中心的老师进行课程学习。
在感统课的教室中,队员们接触到了许多活动教具。根据老师的介绍,感统课是通过运动和玩耍提供各种感觉刺激信息,提高孩子们中枢神经系统整合功能和调节感觉信息能力,达到改善平衡功能和运动稳定性。每个孩子都有自己钟爱的玩具或活动,在给孩子们上课时,老师会根据不同情况调节课程内容和形式。在今天上午的课程中,队员们和孩子们一起共同参与其中,体验了荡秋千、玩插板、跳蹦床等具体活动。与上午的活动不同,下午“写字练习”的课程更多的是教会孩子们如何静下心来拿起笔认真写字。队员们在这一天的感统课的实践中,切实地感受到了孩子们玩耍时充沛的体力,他们其实与普通儿童并无差别,都有自己喜欢的玩具,都有自己喜欢的事物。
个训课的课程以一对一的形式展开,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训练计划,并根据计划实施教学,训练内容涵盖口语功能训练、认知理解、语言表达、社会交往、模仿以及生活自理等多个方面。在上午的个训课课程中,队员们观察到老师们会运用积木、拼图、卡片等工具帮助孩子们认识动物、辨认形状和颜色,运用小沙锤跟随音乐节奏打节拍,训练孩子们的感官能力和协调能力。下午进行的课程有些特殊,老师会让两个孩子面对面共同练习不同人称的话语,模拟基础的社会交往场景。个训课在很大程度上因材施教,个性化的课程符合每个孩子的特点,可以很好地针对孩子们不同的问题做出相应措施。队员们在旁观学习的过程中学到了个训课课程的基本模式,也学会了如何与孩子们沟通。
最后,在下午的课程即将结束时,实践队队员们还与薛峰社区服务中心的老师们畅聊了在教导自闭症儿童时的经历和感受,老师还为队员们介绍了许多相关知识,从理论上更加丰富了队员们对“自闭症”的认识。在采访的过程中,队员们感受到了老师们对于这份工作的重视和对自闭症儿童的关爱,这给予了队员们莫大的鼓励,为后面几天的实践活动增添了信心。
自闭症又被称为孤独症,以重复性的动作、情绪表达障碍、兴趣狭窄以及沟通和语言障碍等为常见的行为特征。我国目前已有约1000万的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其中很大一部分为12岁以下的儿童,且总人数仍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因此,自闭症群体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关爱。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星星的孩子”也并不孤独,有很多人陪伴着他们,有很多人愿意用一颗颗热忱的心去拥抱星星。天越黑,星星越亮,自闭症儿童需要爱,以爱为名,拥抱孤独,愿爱无疆,为他们带来温暖,拥抱更加明亮美丽的人生。
审核:张雯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