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记者手记】又逢清明时


来源:   点击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2-04-04    作者:本网讯(文新社实习记者 胡宇峰/ 文)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等到了梨花开,却不见花落,记忆里的梨树结了果,只是无人相送。又逢清明,烟雨迷蒙,这一场绵绵细雨,大抵也是逝去亲人流下的眼泪。回想起她的慈爱面容,早已被时间修复的心境也不免潮湿成雨。

清明雨,是离人泪。记忆里的清明时节,总是落雨纷纷,而幼时读诗也大都是表达春色盎然之意,从未真正悟到过其中的相思之情。而如今梨花依旧,只是亲人不再,那一句出生就许下的“等你成人送梨”的期盼再也不能兑现。直到那张不再会对我笑的脸庞永远停于安详,那个心里有期盼却不再会等待的人离去的时候,我才真正懂得了什么是“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今年清明时节疫情重袭,不同于以往能到墓前进香祭奠,如今,只能通过其他方式表达怀缅。儿时不解思时之敬,知晓之时已是青冢陌路。当听闻缅怀先人不必拘泥于形式,心存怀念和感恩才是清明节真正内涵时,心情才不至于如此沉重。柳条嫩绿,杨柳依依,雨后便折一枝插入地里,以尽哀思。清明落雨是思念,绵绵思念自故亲。葱葱绿意是春色,苒苒春色育新生。

清明节本也是迎接生机的节日,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此时春光正好,人们会在这天踏青、出游,当满眼的绿意向自己弥漫而来时,那股生机、盎然的气息也孕育着新生。

踏青的一项重要活动便是放风筝,人们会在风筝上写下自己所知的疾病和苦难,当风筝高飞之时,剪断牵线,让疾病苦难也随之飞远,意味着除病消灾。筝筝纸鸢不仅是人们对美好的寄托,更是闲暇之余的放松与愉悦。时至今日,放风筝已成了一种长幼皆爱的郊外活动,风筝所托从未变,但风筝下已是“岁岁年年人不同”。

最是流年似旧雨,暮雨纷纷又清明。“逝者已矣,来者可追”,当初生离死别的疼痛已不再那么深刻,但心中的那份怀念永不褪色。清明不仅是祭扫、缅怀、追思的节气,也是踏青郊游、愉悦身心的时日。春光肆意,勃勃生机,万物复苏,不妨正值春色满园,在林径里来一次放松的骑行,寻一寻这春日里属于自己的欢愉。


(文字编辑:王添钰 方语涵)


联系我们

  • 投稿地址:文华学院党委宣传部  027-87599739
  • 投稿邮箱:454440506@qq.com  
  • 投稿须知:1、提交的新闻稿由部门负责人审核,对稿件真实性、客观性负责。
  • 投稿须知:2、摄影和艺术设计类配图稿件,若需图片处理请联系引航团队。
  • 投稿须知:3、首页轮播图要求图片像素1380*460以上,并保证图片质量。
  • 投稿须知:4、新闻网对来稿有修改权,公平对待每一篇投稿,以质论稿。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