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董其昌在总结一生绘画之道的书中写到。若说读书能铸就一个有温度、有情趣、会思考的人,那么旅行则能铸就一个心胸开阔、落落大方的人。202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杨柳杨在阅读中充实自我、在学习中筑牢基础、在旅行中追寻梦想,她带着如春风般温婉的气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怀文载道 一路求索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在初中阶段十分迷茫的杨柳杨,在进入高中后不断探索,坚定了自己的目标—“中文系”,从此鲁迅的这句“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便成了她单调却充实的高中生活写照,目标一旦坚定,又何惧风雨迷茫?在忙碌的高中之余,阅读是她的爱好,也是她的精神支柱。进入大学后,文学从单纯的喜好逐渐发展成专业课程,知识也从零散逐渐系统化。随着对文学的深入学习,杨柳杨心中那株文学的小火苗开始熊熊燃烧,对文学的喜爱开始广泛化。从高中时代单调的外国文学延伸到中国文学,再到古今中外经典文学;从简·奥斯汀到余秋雨再到孔子……
在不断的学习中,她始终痴迷于中国古典文化的深厚内涵,《中庸》中古人流传下来的经典思想使她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引发着她的思考,同时也让她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反复阅读,摘抄名句,自我反省,联系生活,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文学从不拘泥于文字,纪录片《从当下出发》便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改变了她对佛教的刻板认知,“不问今生问来世,不问苍生问鬼神。”这句话引领着她感受佛教的魅力。这一路上她也逐渐坚定了读研的目标,“文学,路阻且长,我要一路求索!”杨柳杨说道。
企者不立 行稳致远
古往今来,人各有志,杨柳杨始终坚定着自己的作家梦想。但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大学虽没有高中学习强度大,但她却认为不能因此松懈——日积月累、稳扎稳打仍是学习的主旋律,积极的学习态度让她在大一学年和大二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均名列前茅。在日常学习生活之余,她也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在大一期间她曾参加过文学社,且荣获人文学部党史演讲比赛三等奖,第二届湖北省高校书评影评获“优秀奖”、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并在团校学习中获“优秀学员”称号。在她看来,付出与回报是否成正比无需过多在意,而是应该享受过程,让自己的每一天都变得有意义。
杨柳杨对于自己不擅长或缺乏兴趣的科目也曾迷茫和抗拒,在大一时期也常为此苦恼,可她并没有因此放弃,她说道:“我们需要认清每门课程的必要性,时刻告诫自己,对于不擅长或是不喜欢的课程有逆反心理在所难免,但要及时调整心态,用理性战胜抵触情绪。”杨柳杨将严于律己、善于反思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证明了优异的成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除此之外,杨柳杨也有列生活计划的习惯,她依次地完成自己制定的各项任务,并以此激励自己,将生活塑造成了踏实而充实的模样。
美景加持 驰骋未来
杨柳杨在初中时成绩并不理想,但在初升高的暑假,她和家人去到了上海,她亲眼目睹了上海外滩的繁华,那一砖一瓦都给予了她极大的震撼,从此她有了坚定的信念:一定要考到大城市去,去感受那些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与众不同的魅力。在高中生涯中,杨柳杨怀揣着坚定的理想,不忘初心,一往无前,最后虽没有去到她向往的上海,但在做了充足的择校功课后,她选择了在武汉的文华学院。如今,她也没有止步不前,杨柳杨仍努力学习,希望将来能够去向往的城市深造,把信念贯彻到底。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酷爱读书的杨柳杨被作家三毛那自由洒脱的灵魂所吸引,她说道:“如果谈论理想,我想要成为一名作家,然后环游世界。” 她通过旅行领悟书本和生活的真实意义,使生命更充实,知识更扎实。如今在周末,杨柳杨也会约上三五好友去感受武汉这座城市的魅力,用照片记录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那些向未来张望的时光,或许孤独而漫长,希望努力过后,都是晴朗。”这是杨柳杨给学弟学妹们关于未来大学生活的寄语。大学生活或许有迷茫,但杨柳杨无惧未来艰难险阻,始终一心向阳,不忘初心,在烟雨柳色中,迎着晨辉洒脱绽放。
(文字编辑:方语涵 王添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