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每一面都很精彩 —— 记熊召政文华行


来源:admin   点击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08-04-21    作者:

    4月18日,著名作家、诗人熊召政莅临我院报告厅,为文华学子讲述了他漫长人生的不寻常经历。 

     亲和的笑容洋溢着诗人的热情,友善的回答展示出作家的谦逊,笔挺的西装显出总裁的魄力。诗人、作家、文联理事、总裁,熊召政同时拥有着多重身份,并常在不同的身份中变换着不同的生活角色。但不论哪一个角色、哪一面他都做得很精彩。

我要当一个诗人”

     “文学家有很多种,你愿意当什么? ” 

     “ 想当诗人! ” 

     初中开学的第一天,老师在课堂上问熊召政的文学理想,熊召政毫不犹豫地回答想成为一名诗人。 

     在那个崇尚文学的时代,诗人就犹如今天耀眼的明星,让无数人追捧、崇拜。 

     十一岁的熊召政一米五的个头都不到,七十斤的体重,完全是一副发育不成熟的样子,与一个诗人的形象相去甚远。因此,他的理想遭到了同学的讥讽和嘲笑,还给熊召政取了一个 “熊诗人” 的绰号。 

     讥讽和玩笑没有让熊召政放弃成为一名诗人的理想,反而激发了他做人的尊严。 

     “当时我正在读一部波兰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农民,他花了一年的时间凑钱买了一顶心爱的帽子,最后却遭到了别人的嘲笑。我想我就是那个农民,我要把这顶‘诗人’的帽子戴一辈子!” 

     1973 年,20岁的熊召政第一次在省级刊物《长江文艺》上发表了诗歌《献给祖国的歌》,而且是头条。这让他初次体验到了作为一名诗人成功后的巨大喜悦,从此,熊召政的诗歌创作便一发不可收拾。 

     1979年 ,熊召政创作了政治抒情诗《请举起森林一般的手,制止!》,通过这首诗,熊召政获得了1979--1980年全国首届中青年优秀新诗奖,真正的走上了文坛,并于1980年前往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邓小平、胡耀邦、邓颖超等老一辈中央领导人的颁奖。 

     从此,熊召政豪迈地走出了偏僻的英山县文化馆,骄傲地走进了湖北省作家协会,成为 那里最年轻的专业作家。 

下海经商顺应时代发展 

     如果说七、八十年代的中国是一个为文学而倾倒的中国,那么九十年代的中国就是一个改革探索的中国。 

     1990年,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发展的关键节点和重要时刻,多家世界知名企业开始逐步在中国投资建厂,证券、房地产正悄悄进入我们的生活。 

     在这样一个社会价值取向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里,熊召政调整了自己的奋斗方向。

     回想起创业之初的艰辛,熊召政无不感慨地说:“当历史永远不会回来时,你只能顺应时代发展,调整自己的心态,去适应社会,而不要奢求让社会适应你,迁就你。” 

     在一次尊严受伤害的火车软卧票难买风波之后,他毅然做出了一个选择 :下海经商。 

     找项目,做出版等行业间摇摆了两年后,熊召政决定从高尔夫球场起家。  

     三万多元创业,到如今价值几个亿的高尔夫球场,熊召政在商海里终于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最容易的就是赚钱 !”他 现在终于可以理直气壮的说这句话了 ,“ 因为我花了三分之一的精力赚了很多钱  。”

     可是,当他得知他 的股票全涨停,一连三天涨停意味着,一百万三天以后变成一百三十万,他可以每天往家开一辆奔驰。可这个时候他却惊奇的发现,他对此没有一点感觉。

    这个时候他才意识到:“其实我不是个商人,我最终追求的不是财富。”

十年磨一剑终成《张居正》 

    “洛阳虽好不是家,不管我在商业界取得多大的成功,文学始终是我的宿命,是我的故乡。”1998年,在熊召政事业最辉煌的时刻,他正式退出了六年的商海生活,回到了心灵的故乡——文坛,重新做回了一个作家。 

     过惯了躁动浮华、纸醉金迷的日子,熊召政还能适应贫寒的面壁书斋、黄卷青灯的文人生活吗?离开文坛这么多年,已经渐渐被读者遗忘的熊召政还能再次引起大家的关注吗?早已生疏的笔头还能写出当年的激昂澎湃吗? 

     面对朋友、事业伙伴的质疑、担心和友好相劝,熊召政的决心没有丝毫的动摇:“不论如何,我一定要试一试,要真不成的话,大不了五年后我回来给你们打工!” 

     就这样,熊召政放弃了社会普遍的价值观,正式开始了《张居正》的创作。 

     从不读书、不看报、不写字的纯商人生活过渡到重拾书本的文学生活,这个过程是艰难而痛苦的。 

     “我每天主要的生活就是研究明史,感觉到累的时候就出去打打球。整整五年,我与社会刻意保持着距离,但是每写一部分作品的时候,我还是让朋友阅读点评,然后根据他们的意见加以改进。” 

     重返文坛五年的作家生活,让熊召政领悟到了什么才是一个作家的真正境界——习惯冷落和寂寞。 

     “十年磨一剑”。从《张居正》这部长篇历史小说的构思到正式完成,熊召政整整花了十年的时间,而生活对他的坚持也给予了丰厚的馈赠。 

     2005年4月 ,《张居正》以全票通过并荣获了第六届茅盾文学奖第一名 ,同时也以这部小说获得了湖北省政府图书奖、首届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及湖北省第六届屈原文艺奖等各种奖项。张居正给他带来了太多的荣耀与光环。

    在处处文学,处处诗的年代,资讯不繁荣,大家呼唤优秀的诗人 ,于是,熊召政用他那 “刚毅而执着,狂放而华瞻” 笔调写出了包含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的恢宏诗章。 

     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改革开放的巨潮浪涛中,熊召政勇敢下海,完成了他的高尔夫的财富梦想。 

     三十年的改革,中国的经济已经腾飞,而中华民族的未来将何去何从?于是,熊召政十年潜心,创作《张居正》,选取历史中积极、健康的因素来重铸民族的灵魂,为民族寻找出路。 

     记者手记:文人生涯打通了他的商业人脉,6年的商海旅途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让他笔下的人物更加鲜活而生动。 

     文人天性自负清高,商人自古轻离别,而熊召政却做到了真正的商儒:为文时不沾过多铜锈之气,掘金时又能务实干练,个中技巧修为。 

    “文人是感性的,热情却懂得爱。而商人是理性的,冷漠却懂得宽容。” 从文人到商人,又从商人到文人,尽管熊召政在每一次角色转换中都面临着巨大的痛苦,但最后他都成功了,并留给人们一个漂亮、精彩而华丽的身影。

联系我们

  • 投稿地址:文华学院党委宣传部  027-87599739
  • 投稿邮箱:454440506@qq.com  
  • 投稿须知:1、提交的新闻稿由部门负责人审核,对稿件真实性、客观性负责。
  • 投稿须知:2、摄影和艺术设计类配图稿件,若需图片处理请联系引航团队。
  • 投稿须知:3、首页轮播图要求图片像素1380*460以上,并保证图片质量。
  • 投稿须知:4、新闻网对来稿有修改权,公平对待每一篇投稿,以质论稿。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