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学之路
4月18日的讲座上,著名作家、诗人、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熊召政讲述了自己与文学的情缘,认为文学是自己的“宿命”。
“我从小立志当诗人,也有一个‘熊诗人’的绰号。但我一直乐于戴‘熊诗人’这顶帽子。”熊老师受村里老人影响,耳濡目染,从小就爱好文学。
1973年,他的第一篇长诗《献给祖国的歌》在当时获得了读者一致好评,他第一次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坚定了不取下诗人帽子的决心。1980年,又获全国首届新诗奖,接下来又陆续出版诗集。文学道路上的过分顺利让年轻的心开始躁动。“文学成就了我的青春,也差点葬送了我的青春”,熊老师感叹文学对自己的影响。
熊老师从当初的诗人到商人,再从商人到文坛这个最终归宿。他也终于明白自己的位置到底在哪、书与钱的行囊孰轻孰重、精神与财富哪个更重要。 “归来吧”唱出了熊老师的心声,“其实我不是商人,最终追求的也不是财富,我还是回到了我最爱的文学家园。”
历经十年写出历史长篇小说《张居正》。“《张居正》获茅盾文学奖第一名,并以全票通过,这是我在当时所意想不到的”,熊老师对于意想不到的回报,认为这或许就是人生。
“洛阳虽好不如家,文学还是我的宿命”,熊老师最终回归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