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72岁的老人,从红地毯上走来,步伐轻柔而又矫健。
4月29日,阳光肆意灿烂。虽然天气有些热,可老人依旧穿着一套的黑色西装,搭配纯白衬衣,红色的条文领带引人注目,黑色皮鞋擦得锃亮。头发一丝不苟的向后梳起,高高的额头透露出智者的睿气,眉宇间满含笑意,精神矍铄。
“您的‘孩子’文华今天过5岁生日,您今天心情如何?” 他立刻转身笑着说:“很好,很高兴,也很自豪!这不,我今天还特意打了一条红色领带!”说着,他拍拍自己的领带,在旁的人也一同笑了起来。
眼前的张勇传院长,有如孩子般可爱,又有长者的温和儒雅、和蔼可亲。
校庆庆典大会九点开始,张院长提前近一个小时就来到了会场。丝毫没有顾及到车程的劳顿,老人有些兴奋地打量着会场上的每一处细节。会场的整体布置,嘉宾席的设置,甚至舞台上的话筒,他都悉数过问。一切满意后,他站在会场中央,抬头环顾四周:观众席里已整齐地坐满早早赶到的同学,喜悦而耐心等待庆典大会的开始;志愿者们穿着统一的服装认真的做着自己的工作;气质典雅的礼仪队员们正热情地着接待到场的嘉宾……张院长点点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看到有志愿者累得满头大汗,张院长走到他们身边,亲切地说:“武汉的天气是‘hot in summer, cold in winter’,为校庆,同学们辛苦了!”听见此言的礼仪队姑娘们也笑了:“真的好感动,我们对院长微笑,他也对我们微笑。”
参加庆典的嘉宾和院士们渐渐赶到,张院长笑着与他们握手交谈,并招呼大家就坐、喝茶。摊开题词本,张院长认真书下“固本强基,成事之道”。随后,他手捧题词纪念册号召到:“大家都来题词,不是有句话说得好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在场的嘉宾、院士们都会心地笑了,依依在纪念册上挥毫。
激动人心的校庆大典上,张院长详细介绍了文华学院五年来的发展变化、办学理念、教学经验、发展目标等。他的声音洪亮有力,然而回忆到办学之初的艰辛,他停顿了一会,而后意味深长地激励同学们:“要敢于竞争,敢于改变自己,要珍惜大学的时光……” 真挚的话语,伴随着热烈的掌声,不仅在体育馆上空响彻,更在每一位“文华人”的心中回荡。
五年前,有一位老人在马鞍山下、小堪山边“画了一个圈”,一所新兴大学在这里拔地而起。迈过了蹒跚学步的童年,他将阔步走向活力无限的青春……
与张院长在校庆典礼前的对话:
文新社:作为学院院长,文华5年来的哪些变化发展让您印象深刻?
张院长:文华在短短的5年时间里,校园面积由原来的不足一百亩扩大到一千余亩,学生人数由1800多名发展到14000多名,发展速度非常快,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但是文华的成长很健康。特别是同学们的变化让我印象深刻,他们凭着自己的勤奋好学,认真自信,逐渐由稚嫩走向成熟,进步非常快!
文新社:文华学院创立之初,有没有遇到哪些困难,学院是怎么看待这些困难的?
张院长:我68岁那年跟着其他学院创始人一起来看地,那时这里什么都没有,甚至连可以走的路都没有,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满目苍凉”。办学上遇到了经济、师资、科研、各项设备短缺等困难。但我认为这些遇到这些困难都是正常的,创业嘛,刚开始总会遇到困难。荀子在《劝学》篇中说:“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平时,我们就多向别的院校学习,相互交流,来共同打造教育事业。
文新社:现在全国有200所民办高校,您觉得文华学院与其他民办高校相比,具有哪些特色?
张院长:文华的特色就是:我们有明确的办学思路。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坚持“严格管理、严活结合”的方针;制定了“特色+新型+优势”的学科专业发展思路;确立了“培养有创新和创业能力,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
文新社:文华学院成立后发展非常快,并在新华社、中国教育学会等权威机构组织的评选中,获得了“全国十大名牌独立学院”、“全国最受欢迎的独立学院”等荣誉称号,那么,文华学院快速健康发展的优势在哪里?
张院长:“依靠名校办民校,依靠名企办民校”是学院快速健康发展的战略基础和宝贵财富。华中科技大学有强大的科技、教育优势和丰富的高等教育管理经验,武汉美联地产有限公司拥有雄厚的资金优势和丰富的市场运作经验,以及湖北这个高教大省丰富的办学资源,形成了促进学院快速发展的合力。
另外,学院的发展更离不开老师的敬业奉献,同学们的勤奋好学。
文新社:您觉得文华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张院长:经过三十年左右的建设,努力争取把文华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在国际上有较高知名度的、有中国特色的民办大学。
文新社:在校庆这个特别的时刻,您想对14000多名文华学子说些什么?
张院长:希望同学们能够同文华一起快速成长!一所学校的优劣,不单是外界给了它多高的评价,关键在学生本身是否符合时代要求的足够优秀。因此,希望同学们能够高标准、高起点地严格要求自己,要打破一个高考就定终身的迷信,增强信心,坚定信念,珍惜时间,抓住机会努力去改变自己,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