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下午,我院举行“个性化教育”专题报告会。针对机电学部的具体情况,文新社记者采访了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部常务副主任孙亲锡副教授。
记者:您是怎样看待学院坚持“探索多样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个性化培养”的办学特色?
孙亲锡:坚持个性化培养的办学特色,才能培养出兼具基本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素养的、能适应市 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真正的创新人才不仅应该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更应该具备良好的社交、协作能力以及勤奋的态度。
记者:针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机电学部采取了哪些措施?各个专业有没有具体的个性化培养方案?
孙亲锡:首先,针对学生的志向所在,我们会在选修课上进行分流培养,针对志愿考研的学生开设提高课程;其次,针对学生的喜好进行分流,我们会安排进厂实习和公司培训两种不同的实践课程;最后,我们会鼓励、组织学有余力的学生多参与各种全国性的竞赛,培养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记者:这次机电学部提出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实践环节的安排上是否彰显了学部及各专业的特色?
孙亲锡:学部此次的培养方案强调要抓好第一课堂,活用第二课堂,注重校内培养和校外锻炼的相辅相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真正结合,很好的体现了机电学部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特色。
记者:机电学部个性化教育的具体方案在实施以后,有没有明显的成效?具体成效有哪些?
孙亲锡:成效是很显著的。首先,在研究生考试方面,08年机电学部有十名学子成功考入全国重点高校如华中科技大学就读,被评为优秀学部之一;其次,在就业方面,我们的学生所就业的单位都反馈,学生人灵活、有悟性、会做事。
记者:通过个性化培养方案的实施,您希望看到机电学部专业的学生具有怎样的能力和优势呢?
孙亲锡:就业要面向基层、面向行业、面向区域,在掌握基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要能拥有强的动手能力、宽阔的知识面以及多方面的能力,达到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才能成为有个性的、创新的人才。
记者:您对学校将要开展“个性化教育”的培养模式有何期望和建议?
孙亲锡:既能动脑,又肯动手,才能算是人才。动脑在于课堂培养,动手能力的提高则要求学校加快实验室建设的进程,充分发挥其作为创新基地的优势,两方面若能齐头并进,个性化教育必将取得很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