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下午,我院举行“个性化教育”专题报告会。针对机电学部个性化教学的具体情况,文新社记者采访了机电学部优秀教师李元科。
创新 来自课外实践
记者:现在社会上都在宣扬培养创新精神。您认为当代大学生培养创新精神的意义在哪?
李元科:机械制造专业重点在于设计,特色在于创新。一件好的创新作品必然能更好地为大众解决问题、为企业拓宽市场,具有双重效应。
记者:您是怎样看待学院坚持“探索多样性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实施个性化培养”的办学特色?
李元科:单纯的理论教学,即第一课堂,无法独自承担起个性化培养的重担。要培养真正的创新型人才,更多的应该依靠第二课堂——实践中的针对性培养。低年级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属于萌芽状态,正是实施“个性化培养”方案的最佳时期,我们机电学部正在通过增加实践课程等方法积极的为学生创造一个平台,让学生能更好的挖掘出他们创新能力。
分级教学 有助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
记者:您平时是怎样把“个性化教育”融入到教学中的?有没有针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或教学理念?
李元科:所谓“个性化教学”即是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个性化”,避免千人一面。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可让每个学生得到更合适自己的学习环境。
分级教学是一个极佳的教学方案。除专业课外,在数学、英语等课程上,也可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立提高班与普通班。
记者:在今后的教学上有没有什么目标?是不是会针对不同学生,着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李元科:我认为老师的教学,尤其是针对机械这种实际操作性强的专业的教学,应该让学生真正动起手来,而不是将实践挂在口边。我们目前正在筹备一个机械创新团队,旨在将有想法、具潜力、肯实践的学生组织起来,着重培养创新能力。
记者:学院已经在大力开展“个性化教育”,对此,您觉得哪些方面可以加以改进?
李元科:如果分级教学的方案能广泛得到落实,我相信,它必将成为推动“个性化教育”的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