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一场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学系学生论坛在1302教室开坛讲演。结合当前社会常见的侵权问题,19名06级法学专业同学给大家带来了图文并茂,有理有据的演讲。人文学部常务副主任武金渭、法学专业老师张宇庆、人文学部辅导员杨宾等出席观看。
4月26日为“世界知识产权日”,20日至26日,09年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我院学生也借助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积极参与探讨。活动中的案例选材广泛多样,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山寨”文化、著作权、网络小说、电影盗版等侵权行为。
“美国迪斯尼公司改编我国历史经典《花木兰》,演的是中国人自己的故事,但我们去看还得掏钱。”李品萱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规定不够具体,而且缺乏可操作性,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存在一些缺陷。
针对‘山寨文化’是创新还是盗版,桂文涛提出质疑,并列举出重庆某娱乐中心建筑仿制国家游泳中心的“水立方”的例子。“‘山寨版水立方’抄袭‘水立方’外形设计的行为,属于‘从立体到立体’的复制之举,这显然已侵犯了‘水立方’作品著作权人的复制权。”
“侵权行为在高校最突出的表现是抄袭学术论文,同学们要杜绝这种剽窃行为,同时增强维权意识。”人文学部常务副主任武金渭表示,我国的法律在不断完善,但是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很多侵权行为,“大家要积极做维护法律的斗士。”
法学系“学生论坛”发起人张宇庆是《知识产权法》课程的授课老师。她告诉记者,开办论坛主要是想给同学们一个发言的机会,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把课本上的专业知识与如今社会的现实相结合。“论坛会一直办下去的,而且以后的主题会愈加多样化。”
台上06级学生讲得头头是道,观众席上近200名同学掌声不断。“我之前对知识产权的概念很模糊,今天看到学长学姐们讲的这么多实例后,对知识产权有了深刻的了解。”08级法学专业张瑞说,学生论坛这种形式很新颖,很能激发学习的兴趣。
相关链接:
世界知识产权日的由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尔及利亚在1999年的提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2000年召开的第三十五届成员大会上通过决议,决定从2001年起,将每年的4月26日定为“世界知识产权日”。设立世界知识产权日旨在全世界范围内树立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营造鼓励知识创新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环境。
知识产权: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科学技术方面或文化艺术方面,对创造性的劳动所完成的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包括工业产权和版权(在我国称为著作权)两部分。工业产权包括专利、商标、服务标志、厂商名称、原产地名称、制止不正当竞争等。知识产权的实质是把人类的智力成果作为财产来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