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华要闻 >> 正文

湖北日报:全力推进“71020”高校创新体系建设——湖北省高校热议教育大会


来源:   点击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5-03-04    作者: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熹 通讯员 梁炜

2月26日上午,全省教育大会举行。会议提出,要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导向,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建强学科、平台、队伍,推进“71020”高校创新体系建设,发挥高校在创新共同体中的关键作用,大力实施人才引进培育“十百千万”行动。大会在湖北高校中引发热烈反响,各高校共话湖北教育强省新篇章。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党委书记刘杰表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将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湖北发展大局,巩固拓展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成果,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聚焦地质安全、水环境治理、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地热资源开发、新能源体系建设等领域,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助力湖北打造地球科学创新策源地,在服务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中作出积极贡献。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党委书记侯振发说,全省教育大会,为湖北建设教育强省明确了战略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令我们备受鼓舞,也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作为一所扎根湖北大地的人文社科类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将充分发挥经法管学科优势,深化财经政法深度融通人才培养特色,全力服务湖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贡献智慧和力量。

“我们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线,积极推进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学科建设提质升级工程、强师筑基工程、科研与社会服务提质工程、对外开放深化工程、内部治理提升工程,为回答‘教育强国建设,中南大何为’谋好篇、布好局、强基础、迈大步,为湖北在教育强国建设中成为支点作出中南大贡献。”校长、党委副书记朱方伟说。

武汉科技大学

党委书记徐雁冰表示,武汉科技大学将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不断强化支点意识,以建设材料科学与工程一流学科为牵引,深度融入湖北“51020”产业集群、“61020”全链条攻关、“71020”高校学科创新体系,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全面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深耕低碳高温领域,努力破解大冶金、大健康、大数据方面“卡脖子”难题,不断提升拔尖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在服务湖北教育强省建设和支点建设中当好排头兵。

长江大学

党委副书记、校长刘勇胜说,教育强国建设既要坚守立德树人初心,还需以创新驱动赋能发展,长江大学将积极落实此次会议精神,坚持以服务发展大局为导向,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流学科建设,加强科创平台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石油石化、现代农业等传统优势学科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湖北支点建设和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江汉大学

党委书记覃道明表示,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湖北建设教育强省,必须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优势,让龙头作用得以更好施展。当前,地方高校发展仍是湖北高校阵营中的短板,要抓住“双一流”扩容、硕博士扩招机遇,加大分类改革推进力度,在各自的赛道上追求卓越,办出特色。江汉大学将紧盯“双一流”目标,更全面融入地方发展、服务地方发展,加快向新型应用型大学转型,推进高水平城市大学建设。

武汉工程大学

党委书记汪伟表示,武汉工程大学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深刻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锚定化工特色高校的发展定位,深度聚焦湖北现代化工及能源产业发展急需和“71020”高校学科创新体系建设行动,大力弘扬“勤学实干 毕力同心 共创一流”的精神状态,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深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等方面下足功夫,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抓紧建成区域一流行业特色高校,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贡献工程大学力量。

湖北中医药大学

党委书记、湖北时珍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刘松林表示,湖北中医药大学将全面落实教育强省建设部署,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导向,瞄准中医药全产业链、中医药全生命周期健康需求,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医疗一体化发展。以中医学一流学科建设为牵引,高标准建设湖北时珍实验室,深度聚焦中医药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健康产业升级、“十大楚药”研发、赋能乡村振兴等领域,推进医教协同、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加快培育中医药新质生产力,全面服务湖北“51020”现代产业集群、“61020”科技创新成果体系、“71020”高校学科创新体系建设。

武汉轻工大学

校长董仕节表示,作为全国最早培养粮食行业专门人才的省属重点高校,武汉轻工大学将锚定教育强省建设目标,按照王忠林书记关于“四个走在前列”的要求,着力聚焦高等教育创新发展、产教融合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学校“大食品大营养大健康”学科特色优势,深度融入“71020”高校学科创新体系建设,加大教育综合改革力度,强化重难点问题攻关,切实发挥教育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服务湖北发展所需,为教育强省建设再立新功。

武昌首义学院

党委书记路海华表示,旗帜鲜明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民办高校也不例外,这是教育的政治属性所决定的。我们将始终不折不扣落实省委决策部署,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首义治理模式,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办学治校全方位;切实把大会精神落实到教书育人全过程;切实为湖北支点建设提供人才科技服务。

文华学院

校长陈奎生表示:文华学院将永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红心”,坚守加强学科建设,推进专业调整,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热心”;胸怀以学生为中心,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诚心”;在构建“大思政”教育格局,健全“五育并举”育人体系中增强学生对国家、学校的“爱心”;坚定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以加强课程建设,促进产教深度融合以打造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的“恒心”,为湖北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产教融合协同发展走在全国前列贡献力量。

武昌理工学院

“参加此次教育大会后,深刻感受到国家对教育强国战略的系统擘画,特别是‘深化产教融合,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新生态’的部署,为民办本科高校指明了发展方向。”校长赵作斌表示,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补充力量,我校将重点推进三大工程:一是打造“产业教授+双师团队”协同育人体系,与头部企业深度产教融合;二是构建“AI+专业”的智能教育场景,在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数字经济等专业集群开展课程重构;三是实施“全息德育”培根计划,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融入育人体系,落实“三全”育人。武昌理工学院将致力于培养出更多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

党委书记邓志华说,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作为一所民办高校将坚决贯彻落实大会精神,充分发挥学校“人才培养契合度高、优势专业集中度高、教学资源共享度高、办学声誉满意度高”的办学特色,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大力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实现“三有三型”(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应用型、创新型、实干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建设特色鲜明的中国一流应用型民办高校而努力,为建设教育强省做出法商贡献。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我们深感温暖、备受鼓舞。”党委书记向家文说,针对高职生自信心不足等特点,学校提出“一朝入校门,终生长工人”,以长者之心、师者之情、教育者之责关心尊重学生,助力学生快乐成长、健康成人、顺利成才。如今的长江工院学子愈发阳光自信,赢得用人单位认可。将贯彻落实大会精神,持续优化育人工作闭环,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职业教育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校长董文斌表示,湖北建院将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坚持“开门开放、重塑重构、共建共享”,以“改革、提质、转型、服务”为主线,培养适应住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高技能人才。聚焦城市更新、城市运营、乡村建设、智能建造等重点领域,强化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重构人才培养体系,从学校自我发展的“小逻辑”向服务行业发展的“大逻辑”转变;充分发挥行业办学优势,不断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推动职业教育融入行业、对接产业、走进企业;积极响应“71020”高校创新体系建设,主动融入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湖北智能建造“三链融合”体系等创新平台,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让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党委书记石道良表示,大会提到,职业教育一定要真正实现产教融合,要真正为社会服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精准对接当地所在的产业,湖北生态工程职院是行业办校,接下来学校将以康养林业、智慧林业和碳汇林业为抓手,培养更多服务林业生态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更好满足大众对美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党委副书记、校长白有林表示: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大会精神,把“五颗心”理念贯彻到教育教学各环节,持续打造优质高效和谐幸福铁院。通过升级火车头党建品牌效应,扩大“速度中国”特色思政课辐射面,全方位擦亮学校育人底色。同时,继续深化学校综合改革,持续推动产教融合,全面提升办学实力、育人质量和学校开放合作水平,服务“轨道上的湖北”战略,为“四个走在前列”作出武汉铁院贡献。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教育要有爱心。爱是打开青年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党委书记丁振国说,教育工作者应当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发自内心地爱教育、爱学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将培养下一代视为使命,而不仅仅是职业;要以学生为中心,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关心他们的成长与需求,不是高高在上的平易近人,而是把他们当亲人、朋友,帮助他们全面发展。教育工作者要真正把教育作为自己热爱的事业,以爱心、责任和奉献精神投入自己的工作,真正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联系我们

  • 投稿地址:文华学院党委宣传部  027-87599739
  • 投稿邮箱:454440506@qq.com  
  • 投稿须知:1、提交的新闻稿由部门负责人审核,对稿件真实性、客观性负责。
  • 投稿须知:2、摄影和艺术设计类配图稿件,若需图片处理请联系引航团队。
  • 投稿须知:3、首页轮播图要求图片像素1380*460以上,并保证图片质量。
  • 投稿须知:4、新闻网对来稿有修改权,公平对待每一篇投稿,以质论稿。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