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华要闻 >> 正文

理解校训


来源:党委宣传部   点击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0-10-13    作者:王承新

编者语:校训是一所学校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它既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体现学校的教风、学风、校风是大学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文华学院的校训“博学笃志本立道生言简意赅,内涵丰富,是文华学院宝贵的文化品牌和精神财富。如何理解校训,学习校训,践行校训?今天开始,校园媒体将陆续刊发研讨文章,敬请广大师生积极参与,说理叙事,撰文赐稿。


理解校训内涵 秉持校训精神

------浅议文华学院校训之一

走进文华学院的南大门,沿坡上行就会看到,迎面有一尊硕大的红色花岗石,上面镶嵌着八个金色的大字“博学笃志本立道生”,这就是文华学院的校训。这尊校训石是文华学院标识性建筑,也是刻在文华人心中的印记与标识。

文华学院的校训诞生于2014年。2014年5月,教育部批准文华学院由华中科技大学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学校,更名为“文华学院”。随即,文华学院开展了校训征集活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积极响应与支持,收集到近百篇挑选的“校训”。其中有一位教育专家拟出了一条“博学笃志 本立道生”,列入众多的待定校训之中,经匿名投票脱颖而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与欢迎。

如何理解校训的内涵?校训如何积淀的人文精神?发挥校训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值得广大师生深入思考。

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灵魂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治国理政》第三卷第321页 何为魂?人之精气神,国家民族之精神。文华学院以何铸魂?校训精神。文华学院的校训:“博学笃志本立道生,有着深刻的寓意,丰富的内涵

“博学笃志”语出《论语·子张篇》:“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学”意味着广泛地吸取人类优秀文化,不断开拓自己的思维与视野,拥有博大的胸怀和开放的心态;“笃志”则指树立远大的理想并坚守自己的志向。“博学笃志”,意在勉励文华人要像海绵一样汲取广博的知识,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从中挖掘自己的潜能并立下远大的志向,然后一心一意坚守自己的志趣,实现人生理想。“本立道生”,则是告诫文华人,拥有广博的知识、树立了远大志向还不够,还应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实践,方能最终参悟做人与治学的道理与方法,修得君子的道德与人格,走上实现理想的光明道路。2019年6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五次峰会上的讲话时也引用“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人民日报的解释为:君子要专注于做基础的事情,基础的事情做好了,“道”就会自然产生。

校训是一学校的旗帜

校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校园文化,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一所学校的校训,为我们打开其历史文化之门提供了一把金钥匙,为我们眺望其精神家园打开了一扇窗户。校训是学校一面旗帜,迎风猎猎,飘扬在前,引领奋进。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其前身是中国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初名,校址在延安1943年,毛泽东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他为抗大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后来被称为“三大作风”和抗大校训,对我党、我军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有着浓郁的儒家文化色彩也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和基本道德素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清华大学的校训,激励着清华学子成为高尚的人,在气节、操守、品德、治学等方面不屈不挠,战胜自我,永远向上,力争在事业与品行两个方面达到最高境界。

校训,是学校的一面旗帜。在校训的引领下,广大师生共同遵守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校训它既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体现大学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文华学院的校训就是一面旗帜,“博学笃志、本立道生”,特色鲜明,别具一格,许多同学就是认定了文华学院的校训才填报我校的。

校训是一学校的精神传承

校训是对学校文化沉淀的提炼,反映了一所大学办学传统,当前的办学目标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它无疑对人有一种巨大的感染作用,长此以往,它会逐渐内化为学校师生的一种心理因子,赋予他们一种文化精神,主导他们的一言一行,充分实现自我。可见,校训对一所学校来说是多么重要。

大家可能听说过华为总裁任正非母校捐款100万的故事。贵州的都匀一中是任正非的母校2012年,这所学校的校长曾找到了任正非,由于学校资金短缺,询问任正非能否给自己的母校捐100万 。任正非问道“一中的校训是什么?”这位校长无言以对。任正非是都匀一中1962届的学生,并且他的父亲还曾担任过该校校长。非常重视教育的任正非,似乎没有拒绝母校的理由。“校训”这样一个问题,校长支支吾吾,无法回答,因为当时的都匀一中根本就没有校训!都匀一中的校长认为捐款望了,准备灰心丧气的离开,没想到任正非留住了校长,告诉他学校一定要有校训。2013年9月,任正非请了数十位专家学者,要大家集思广益,为自己的母校拟定一个校训。这些专业人士们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激烈探讨之后,最后才终于定下了六个字的校训:立志、崇实、担当。任正非慷慨为母校捐款100万元。

校训体现学校的办学原则与目标。同时它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面向社会的精神标志,能为学校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校训最重要的作用是激励和劝勉在校的师生员工校训是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即使是离开学校多年的人也会将校训时刻铭记在心。

文华学院学校每年的制度性访谈,都会有师生提到校训对自己的影响。

2016级李丹同学说:博学笃志本立道生。校训是刚入学时,学生手册》中获得,四年深刻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今后还会持续影响着我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我对学校的印象,那就是校训博学笃志本立道生。仅仅短短八个字对我而言是一生的精神引路灯,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也会铭记校训带给我的精神启发,争取实现专业价值和人生价值。2016级吕佳桐说。

2016曾琪深有感触:“文华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校训‘博学笃志本立道生。一是校训响亮,传唱度很高二是校训对人的启发很大人真的要有一个目标,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去努力

“在文华四年,校训红枫留下了深刻印象。喜欢学校的校训:博学笃志本立道生。这句话细细读,是会影响我们一生的。我们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必须坚持自己的目标,怀抱梦想,持之以恒,未来可期2016级刘维同学的说法代表了许多同学的真切感受。

在文华学院学习工作过的师生,都会在校训的精神激励下,有着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文华学院已建校近十八年了,从这里走出了几万名毕业生。无论他们是翱翔在祖国的蓝天,还是耕耘在祖国的大地,或是施展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条战线,他们都将留有文华的痕迹。特别是近几年文华校训已深入人心,理解校训内涵,秉持校训精神已成为文华人的自觉行为。在校训“博学笃志、本立道生”精神的影响和激励下,文华学院必定会深化个性化教育特色,按照“立德树人”的目标,培养出更多“懂得尊重、承担责任、提升境界”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联系我们

  • 投稿地址:文华学院党委宣传部  027-87599739
  • 投稿邮箱:454440506@qq.com  
  • 投稿须知:1、提交的新闻稿由部门负责人审核,对稿件真实性、客观性负责。
  • 投稿须知:2、摄影和艺术设计类配图稿件,若需图片处理请联系引航团队。
  • 投稿须知:3、首页轮播图要求图片像素1380*460以上,并保证图片质量。
  • 投稿须知:4、新闻网对来稿有修改权,公平对待每一篇投稿,以质论稿。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