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华要闻 >> 正文

“巴山舞之父”覃发池应邀来校作红枫论坛讲座


来源:   点击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3-11-10    作者:本网讯(文新社记者 张雯妍 实习记者 叶子煊 梅宇顺/文)

10月31日,“湖北省终身成就民间文艺家”、“巴山舞之父”覃发池应邀为我校师生作题为《认真继承传统,坚持发展创新》的讲座。该讲座是2023年文华学院红枫论坛系列讲座第二讲。基础科学学部主任谢柏林、学部副主任肖利霞、文华学院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谭邦和、中心副主任肖金云、舞蹈表演系主任孙江涛,系副主任穆兰,名誉主任周翔和近百名师生代表参与了本次讲座。讲座由基础科学学部党总支书记陈婷主持。

讲座伊始,主持人通过一段由河北电视台拍摄的短片《老覃与他的巴山舞》介绍了覃发池先生六十年扎根土家山寨,擦亮民间瑰宝的经历。随后,基础科学学部主任谢柏林代表学校和学部向一直以来支持我校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教育的覃发池先生表示诚挚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他表示,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培养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与担当,近五年来学校围绕长阳巴山舞在基地建设、科学研究、课程建设、辐射带动、展示交流等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长阳巴山舞在我校的传承推广初显成效。

基础科学学部党总支书记陈婷主持会议

讲座中,覃发池从巴山舞的起源、传承与创新、广泛推广三个方面,分享了自己多年来在学习、传承非遗文化“撒叶儿嗬”的过程中“守正不守旧”、创造性的传承和发展非遗文化的艺术实践,强调了在进行传统文化艺术创新时仍应遵循”民族性、时代性、大众性和艺术性”,守住传统文化的根本。整场讲座覃发池采用讲解与现场示范相结合的方式,载歌载舞,激情四射。讲座最后,覃老先生用一段话总结自己的艺术人生:“土家山水足迹遍,民俗文化结奇缘。高山流水有知音,艺术真谛在其间。”现场师生都被他为扎根于土家山寨,致力于民俗文化的这份执着深深感动。

“湖北省终身成就民间文艺家”、“巴山舞之父”覃发池

交流互动环节中,师生们踊跃提问。在场师生就“如果当初在传统民间舞蹈转型的尝试上不成功怎么办”提出问题,覃发池说道:“绝对不会失败!我有绝对的信心!因为各个民族的习俗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民族文化。中华五千年文明博大精深,在文化的发展创新中每个人都应坚持文化自信。”他回答中体现出的对中华文化的自信赢得现场师生热烈的掌声和喝彩。

舞蹈表演系名誉主任、湖北省知名舞蹈家周翔动情地讲道:“覃老师的讲座教给我们推陈出新的意义。现场的师生特别是舞蹈表演系的师生,我们有责任把老艺人用毕生精力琢磨出来的优秀成果,进行创新推广、发扬光大。作为湖北高校培养的学生,无论你家乡在哪里,请将湖北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带到祖国各个省份,为人民群众服务,为我们的时代服务。”

讲座结束后,不少师生表示,此次讲座让他们看到一位老艺术家对待艺术的执着与坚持,和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气魄与精神。覃老师的讲座生动诠释了老艺术家们如何用毕生精力努力将中华民族最基本、最美的、最优秀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相关链接:

覃发池简介:

覃发池,土家族,1943年出生。巴山舞创始,被誉为“巴山舞创始人”。先后担任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歌舞团团长、文化馆馆长、文化局副局长、民俗文化村村长。系中国舞蹈家协会成员、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湖北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被评为“宜昌市德艺双馨的文艺家”、“湖北省终生成就民间文艺家”荣誉称号。曾被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远方的家》栏目专访;中央一台《人口》栏目拍摄的《古稀舞者的快乐》、河北电视台拍摄的《老覃和他的巴山舞》曾在中央电视台多次播放。

(文字编辑:张雯妍 裴金红玉)

(摄影记者:覃凡 查铭轩)

(图片编辑:艾心怡 巢新鹏 刘欣雨)

审核:陈婷 龚效 终审:童玲

联系我们

  • 投稿地址:文华学院党委宣传部  027-87599739
  • 投稿邮箱:454440506@qq.com  
  • 投稿须知:1、提交的新闻稿由部门负责人审核,对稿件真实性、客观性负责。
  • 投稿须知:2、摄影和艺术设计类配图稿件,若需图片处理请联系引航团队。
  • 投稿须知:3、首页轮播图要求图片像素1380*460以上,并保证图片质量。
  • 投稿须知:4、新闻网对来稿有修改权,公平对待每一篇投稿,以质论稿。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