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举办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有关部署要求,纵深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更多更广泛的师生参与大赛。6月2日,由文华学院教务处主办的大赛启动会于行政楼3号会议室顺利召开。文华学院副校长、党委副书记袁国祥,副校长舒水明出席本次会议,文华学院教务处、创新创业学院、学工(部)处、校团委、国际交流处、信息化中心负责人、各学部创新创业分中心负责人、学部分团委书记(副书记)和各学部大赛联系人参加本次会议,文华学院教务处处长王丽君担任本次会议的主持人。
会议现场
(田娇娇/摄)
首先,王丽君处长围绕“参赛项目数”“参与学生数”和“推至校赛项目数”这三方面对本次参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项目数量上的要求进行了讲述。她说道:“各学部要保证参赛项目总量,只有数量达标,才能在参与项目中择优。如果项目总量不达标,一方面不能保证最终推荐至校赛的项目数量,另一方面也不能选出足量的优秀项目。”同时,她指出,本次竞赛文华学院拥有98个项目名额推至校赛。这98个项目需要学部团队、教师团队重点打磨。并且,她强调了两个时间节点,并要求各位负责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汇总提交参与项目的分组情况。
紧接着,文华学院校团委副书记陈辉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他指出,本次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落脚点是社会实践服务。以“新农村”和乡村振兴为主的社会服务类的项目都可以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转化,使这类具有乡村多元化价值的项目变为参赛项目。他说道:“部分学生在暑期进行的社会实践或是志愿者协会举办的农村支教活动,都能够实现从活动到项目的转化。”
随后,文华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何鹏对高教主赛道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他提到,优秀项目的产生需要各学部的共同参与和携手创造。每个学部的学生都有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应该把学生们的优势资源相结合,才能在本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新突破。
舒水明校长讲话
(贾子依/摄)
舒水明校长在会上提出四点建议,一是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现阶段,国家发展需要新兴人才,而这类比赛就是教育部致力于培养和锻炼新兴人才的途径,因此要对此次比赛高度重视;二是这类竞赛与文华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相匹配,我校参加本次大赛的核心目的也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三是学校要以参加此类竞赛为契机,在平时的工作中教师选出优秀学生组建团队,形成一个强大的项目资源库,真正做到将创新创业项目工作常态化、长期化;四是他认为随着学生能力的提升和阅历的增长,可以适当在团队发展的过程中补充学生、调整学生,以此来提升整个团队的灵活性,实现团队发展的可持续性。
袁国祥校长讲话
(田娇娇/摄)
最后,袁国祥校长说到三点要求,一是学校对“互联网+”的重视程度逐年递增,学校安排多位领导指导本次工作,学工处、及各学部负责人要积极落实政策方针;二是学校有部分教师对此类竞赛有着充足的经验,要鼓励支持有想法、有经验的教师去对学生项目进行指导;三是要对本次竞赛充满信心,敢想敢做。
(文字编辑:李柳妍 何铃铃 周子怡)
(图片编辑:高榕汐 胡兰 邬碧瑶)
审核:王丽君 张雨婷 终审:童玲